齐泽克(齐泽克锐评二次元)

2022-12-17 02:16:07    作者:小小球迷

齐泽克为什么火

齐泽克会火的原因是他的影评非常出名。齐泽克十几岁时就热衷电影和书籍,影评细致且富有哲理。斯拉沃热·齐泽克是斯洛文尼亚作家、学者,出生于斯洛文尼,是社会和哲学高级研究员,拉康传统最重要的继承人,他长期致力于沟通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熔于一炉,形成了极为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立场,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耀眼的国际学术明星之一,被一些学者称为黑格尔式的思想家。著作有:《幻想的瘟疫》《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所做的》《有人说过集权主义吗?》等。

齐泽克科幻领域相关研究的综述(5/8)

自从1989年出版第一部英文学术著作《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齐泽克以几乎每年两部学术 著作的高产量,迅速在欧美学术界掀起了轰动效应。其著作涉及面十分广泛,在这一方面可以说齐泽克是“坚持到底的巴迪欧”,在各个领域都“播下龙种”,进行文化阵地的坚守体现出了十足的老牌左翼知识分子的风采。但国内研究现状主要仍然集中在他第一本最出名的《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相关的意识形态方面对于其他层面的探讨则十分稀少。 另一方面,关于赛博空间及其衍生的虚拟现实的理论探讨已然成为当代媒介理论研究进路中的核心话题。横跨哲学、文艺学、政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试图诊断由赛博空间兴起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文化效应。“科幻/未来世界”主题以元宇宙的火热为主导,使得相关研究成为了探讨的热门话题。“科幻影视研究”关键词出现十分明显的增长趋势。 齐泽克作为一名力图恢复理论实践性的哲学家,他坚持在各个领域都发挥影响力,与文化产品相关的评介散落在的他的各个文中当中,除此之外,他出版了《斜目而视:透过通俗文化看拉康》(1991)、《真实眼泪的恐怖:在理论与后理论之间的克日什托夫·基耶罗夫斯基》(2001),《不敢问希区柯克的,就去问拉康吧》(1992)等一系列针对流行文化,面向大众的著作,详细介绍了电影内容和理论相关的问题。 随着赛博格,赛博空间,虚拟空间等概念的兴起,齐泽克再一次敏锐地从社会层面对其进行考察。 在齐泽克的著作《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做的:作为一种政治要素的快感》(1991),赛博格概念首次出现,但此时仅仅作概念引用,而并未做过多讨论。 在《除不尽的剩余:谢林及相关事宜》(1996)中,齐泽克通过“笛卡尔与赛博朋克”开始初步探讨赛博空间的问题:他认为赛博空间并非是对于我们现实生活和主体性的抛弃,而是主体性和现实生活的纯粹实现,虚拟空间的体验让我们真正明白,我们日常所沉浸的现实总是被虚拟化的。 在《幻想的瘟疫》(1997)中他一转矛头,转向对于赛博空间所代表的话语的批判,认为赛博空间是当代社会的病症之一,延续了他对于后现代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 在《论信仰》(2001)中的第一章“反对数码异端”中将赛博空间比作诺提斯教关于自我的梦想:自我脱离了凡俗的自然身体的舒服,成为了纯粹的虚拟实体,但其最终的启示依然是我们发现我们从来就没有这种身体,我们对于身体的自我经验总是想象性构成的实体。 在《有人听说过极权主义吗》(2001)的结尾,齐泽克指出,数字网络是如此深刻的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以至于存在一种潜在的极权主义危害。 在《实在界的面庞》(2004)中以两篇文章专门讨论赛博空间的问题:以赛博空间为主导的电影已经不再是法兰克福学派“机械复制”模式的产物,而是互联网所衍生的”赛博空间“对人们的自身,他者和世界的关系进行介入的和改变的产物。 在《无身体的器官》(2004)中,他用”赛博斯大林’来形容这种情况,但相反的是,他并不直接主张保护个人隐私的传统观点,而是鼓励人们坚持“赛博空间”社会化,用想象力去发掘“赛博空间”的解放潜能。在此之中他零星提到了“赛博共产主义”的词汇。 《连接大脑的黑格尔》(2020)则是脑机接口的技术出现突破之后,齐泽克写的专门著作,其中讨论了人工智能的主体性问题和人的主体性在脑机接发明后会走向何处的问题。 除此之外,其他著作均有零散的提及,齐泽克所参加的各类杂志和讲座也均有提及,但其本身不够完整,此处不多做讨论。 齐泽克本人的研究十分零散,散落在其不同时期的著作之中,所以国内展开研究时有意识地对其研究的不同主题进行了整合,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人机时代/赛博空间的社会图景2.人机时代/赛博空间的主体性问题3.人机时代/赛博空间所代表的话语批判。以下对这三个主题作详细阐述。 齐泽克按照一个拉康主义者的基本理论,在现实本身(想象,象征,实在三界)的虚拟性、主人能指与述行性的消失、以及赛博空间俄狄浦斯期的去向三个大方向进行探讨,得出了虚拟空间不够“虚拟”的结论。 在讲座纪录片《虚拟之现实》中,齐泽克指出,当今所谓热点的“虚拟现实”是一个很糟糕的概念,它仅仅意味着在一个人工数字媒介中重建我们的现实,我们只是想要在另一个象征环境中去重复我们的现实生活,他主张,我们应当考虑一个于“虚拟现实”相对的概念,即“虚拟之现实”。我们的现实本身具有虚拟性,我们所生存的现实并非完全的客观实体,而是一种”现实效力“的结果,其本身具有虚拟性,他从想象,象征和实在三界讨论 其一想象界,他通过一种类似现象学的“在场”与”缺席“的概念阐述想象界的虚拟性,他举例道:我们在与他人相遇的时候,必须抽象化,抹除他那带有具体特征,令人难受的形象。当与某人交谈的时候,我们当然知道某人在排泄,流汗,但在实际接触中,这些印象都会被抹除,由“在场”转为意识不到的”缺席“,我们并非与”真实“的他者进行交流,而是由经过中介后的虚拟形象进行相处。 其二是象征界,象征的虚拟是社会象征性运行的方式,例子是对于权威的体验,父亲的权威为了有效的运作,真实的产生效用,必须保持为虚拟的状态。父亲在特定的场合并不需要打骂你来树立自己的权威,他只需要保持自己的在场,仅仅通过怒视你的行为,便会使你顺从,不敢轻举妄动;相反,如果当父亲不再正襟危坐而是冲你咆哮、打骂你的时候,尽管你的身体上承受着疼痛,但你会发现父亲的愤怒行为中暗藏着某种可笑的无力感,这正是权威丧失效力的表现。 其三是实在界,实在界并非指实存物,而是某种纯粹的差异,齐泽克以物理学中的吸引子举例。倘若我们将许多小铁片放在一个磁场的周围,它们便会根据一定的形状运动,不断地接近那个形状。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一磁场的形状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它仅仅是观察者通过观察从铁片的抽象运动中提取出来的。这就是“真实的虚拟”,它仅仅以抽象的形式存在,但它又预先决定了周围实际存在物(小铁片)的分布方式。 因此,虚拟现实的糟糕之处不在于其不够”真实”,而在于其不够虚拟,虚拟现实中取消了现象和本质的对立,因此我们在虚拟现实中遭遇的是一个“没有虚拟性的现实”,这将使我们产生难以忍受的负担,陷入“自由的深渊”。 齐泽克注意到,赛博空间所带来的首当其冲的是“大他者的退却”,他举了超文本的例子:加州某一黑客团体入侵并更改了《星际迷航》的电视剧故事线,而这一改动被视为平滑的,理所应当的发展。其本身揭露了”主人能指“功能的悬置,在赛博空间里,不再存在一个保证文本内容一致性的主人能指,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改写出不同的“超文本”,并且每一个文本都是”理所应当“的,可以说这就是赛博空间的“后现代时刻”。 从一个拉康主义者的视角看,语词本身是浮动的,因此主体必须通过象征的大他者作保才能用能指来表述自身,而当赛博空间将大他者悬置的时候,主体也将失去其述行性效力,语词和文本不再能被主体化,主体与赛博空间的文本脱钩,文本成为了纯粹的文本,因此在赛博空间的主体最常发出的感慨是“一切都是虚拟的,虚幻的交流”,事实上,一旦主体可以从语词的关联中解脱出来,将不再承担任何责任,赛博空间成为了实现主体内心欲望的随心所欲的场所。 主人能指和述行性的失效看似带来了一个完全开放和自由的空间,但也带来了更严重的问题:再也不存在任何权威告诉你,你应该做什么,你应该欲求什么,以及如何做出你的选择,这一后果是无法忍受的,令人窒息的封闭,因为主体一旦不存在选择的标准,将会直接丧失选择任何的能力,因为对于主人的需求是由于主体的迷惑而产生,可以说,主体为了解决自身的迷惑而选择了主人的担保,而当作为主人和担保的大他者消失的时候,随之所有的选择都消失了。 赛博空间的概念童颜引起了针对精神分析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探讨,普遍流行的看法在于赛博空间的到来破除了俄狄浦斯情结对于主体的塑造,主体不再经受以象征性阉割为象征的禁令而进入了自由选择的认同阶段。齐泽克对此看法截然相反,他认为宣称赛博空间使得俄狄浦斯情结向更为复杂的版本转变,并且选择哪一个版本必须由当前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斗争来预先决定。 对此,齐泽克提供了三个版本分别对应精神分析三个症状,来表明赛博空间中俄狄浦斯的不同走向。 其一是鲍德里亚和维利里奥的拟象,他们关注的是在数字化世界中想象界和实在界的直接融合。这导致了赛博空间文化展现出一系列的“拟像”效应,即文化的生产从对现实的模仿转向以自身内在逻辑为基础的生产。鲍德里亚认为再也不存在任何的实存物,“影像不再能让人想象现实,因为它就是现实。影像也不再能让人幻想实在的东西。因为它就是其虚拟的实在。” 齐泽克依然按照”虚拟之现实“的逻辑反对并补充了这个观点,被溶解的并非现实而是表象,在此处表象是象征界的产物,而他们所讨论的拟象是想象界和实在界混合的产物,实在界与想象性的混合产物越来越难以区分,这毫无疑问对应的是精神病的结构。 其二是桑迪·斯通和谢里·特里尔为代表的网络女性主义者,她们强调网络的虚拟现实可以作为自我塑造的基地,创造新的自我身份,俄狄浦斯的终结意味着主体不再受到某种禁令的调配,可以转向一种任意跨越身份,构建认同之中。这个版本对应精神分析中的性倒错机制 其三是一众认为赛博空间延续了俄狄浦斯所规定的主体化模式,由电脑屏幕所构筑的界面延续了实体世界的大他者作用,我在网上依然存在者说的主体和话的主体的二分,因此这里的主体依然是歇斯底里的神经症主体。 最后是齐泽克自己提出的第四方向,其本身也是性倒错的机制,俄狄浦斯中的象征机制的“阉割“对于赛博空间的主体一定程度上并不起作用,主体在赛博空间中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不受象征性束缚的自由主体,但是这一新主体本身也需要”构筑律令本身“的方式来调控自身的欲望,由此赛博空间的虚拟主题会发明许多“制度”来引导自己的欲望,在此处他距离了《江南style》作为社群的享乐的仪式性,由此在他那里,主体化的机制转变成了一种新的性倒错的机制,在逃避象征秩序的“阉割”的途中,发明了新的制度。 这里看似讨论的是三种症状和赛博空间的关系,其实是在讨论赛博空间可能的组织形式所造成的主体化效果,其中也暗含了与现实的联系。 对于赛博时代,人们对主体性的畅想往往在于机器复制人的意识,人的意识被上传到网络中,以及强人工智能获得人类智能甚至超人类智能这两个方面,齐泽克的讨论也围绕这两点展开。 人工智能将会是新主体吗?齐泽克用精神分析回答了这个问题,机器所根据的规则是将一切信息都转化为1和0,按照他的”并非全部“的逻辑,人的意识中存在着无法被化约为1和0的一个基本参照点,即无意识参照点。在拉康的理论中,无意识是我们意识中”被查禁的一章“,是主体意识所不能及的,但又依据此而建立的东西。以拉康的理论看,此无意识的参照点即指向意识的生成结构本身,用巴迪欧的叙述来讲,符号系统本身作为一个计数结构不被纳入到数值本身当中,因此无论是在对人的思维的模拟机器,即人工智能,或者是脑机接口中,都难以与不存在,不显现的无意识相连接,也就难以获得同人一样的主体性。 在埃隆·马斯克的公司发明了脑机接口之后,连接大脑成为了另一个关注的热点,其本身旨在将我们的思维意识上传到数字机器之中,在这个假设中,这个机器能够直接读取人的思维,并将人的思维加以现实化或者外化。齐泽克的观点是,连线大脑无法再现人的无意识这一虚拟维度。无意识本身作为主体的意识结构中的一个悖论性的存在和虚拟的存在,主体本身也无法将其计数,因此脑机接口也难以与无意识连接。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物基因工程的发展挑战了传统的人类,人文主义的概念,因此诞生了“后人类主义”的探索,齐泽克的批判也围绕此开始,在其中延续了对于后现代多元主义身份政治的批判。 齐泽克首先阐述了后人类主义的两个十分令人不安的倾向,即“普罗米修斯的羞耻”与“机器大他者”。 ”普罗米修斯的羞耻“表述的是一种生而为人的羞耻感,其本身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倒转,对我们的生理限制,死亡率,我们自我再生的荒谬方式的羞耻感,更根本地说,这是由于“我们是生出来的而不是造出来的”,他提到这种羞耻感不但体现在阿尔法狗大战人类中,更体现在文化表述的世界中,举了《西部世界》的叙事中,机器人取代了人类,举起了“我思”所代表的人文主义大旗的例子。其不仅仅是一种威胁感知,而其本身预设了一种对于人类的看法,而这种对于人类自身的看法则是更隐秘的威胁。 其二是“机器大他者”,在解构人类中心主义思潮中,解构主义破除了人类中心论,但在反对其之后,我们似乎倒向了另外一种”机器大他者“的崇拜,不仅在于科技领域我们试图仰仗于机器大他者将人类转化为一个自我制造的实体,更体现于文化领域,我们在畅想一个机械,数据和杂交的科技乌托邦中,机器的透明性,客观性成为战胜权利操控和虚假意识形态的核心解码。 文化左翼在赛博格中看到了一种打破传统人文主义局限的方式,赛博格既是人也是动物,既是自然也是人共,既是生命又是机械,甚至可以既是男人又是女人。在此处他们获得了超身份和性别的位置。对于此,齐泽克认可旧有的解构主义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但他反对对于“混交”主体的再本质化,而主张想象一种拒绝笛卡尔式主体之后的新主体范式的可能。 除此之外,还有齐泽克一贯的行动路径探索,研究者的研究主题主要分为“穿越幻想”和”坚持失败“ 齐泽克并不认为赛博空间中与幻象保持的距离能够“穿越幻象”,原因是在赛博空间中并不存在一种根本性的匮乏、不存在抵抗符号化的坚硬内核。赛博空间在虚拟现实建构和主体建构上排除了小客体a/主人能指,因而从根本上排除了难以直面的匮乏本身及用来进行填补的幻象。赛博空间的结构方式决定着在其中不可能“穿越幻象”。但齐泽克从未放弃在意识形态统治下进行解放的任何可能性。他认为赛博空间不能穿越幻象,但仍有可能带来解放,比如主体对赛博空间中的表象进行彻底认同、从而影响现实世界中的意识形态统治,以及难以忍受赛博空间的“自由深渊”的主体返回现实生活等等。 齐泽克依然坚持“非人“的主体性,正是内在的限制,成为超人类的失败,才构成了主体本身。正是成为完美人类的失败,促使人类建立出外在于自己且超越于自己的外在物。因此齐泽克的共同体反对一贯的机器成为人以及人机一体概念,坚持人与机器的最小差异,倡导将人的不完美性坚持到底,承认人内在的限制是我们应当坚持的不可能性,这个失败本身会成为一种“成功”。

齐泽克:《权力的游戏》迎合了对女人的恐惧

“ 齐泽克|《权力的 游戏 》迎合了对革命和政治的女人的恐惧——它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改善 ” 斯拉沃热·齐泽克|文 王立秋|译 授权转载自海螺社区 所以,正义获胜了——但何种正义? 《权力的 游戏 》最终季引发了公众的抗议,并最终导致近一百万愤怒的观众联名请愿,说它配不上这部剧集,并要求重拍《权力的 游戏 》的最终季。这个激烈的争论本身就证明了,意识形态一定在里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观众的不满集中在以下几点上:糟糕的剧本(在快速完结这部剧集的压力下赶出来的,把复杂的叙事简单化了),糟糕的心理设定(龙妈的角色发展不能合理地支撑她向“疯女王”的转变),等等。 在这场争论中,少数发言理智的人之一,是作家斯蒂芬·金,他指出,观众的不满并不是由糟糕的结尾引发的,而是因为剧集完结这个事实本身。在连续剧(原则上,连续剧是可以无限续拍下去的)时代,叙事闭合这个想法,也变得不可容忍了。 的确,在这部连续剧的快速收场中,一个奇怪的逻辑接管了叙事,这个逻辑违反的,不是可信的心理设定,而毋宁说是电视剧本身的各种叙事的预设。在最终季中,这个逻辑只是简单地为一场战争做准备,在战争后哀悼和破坏,并为战斗者的无谓牺牲而叹息——这个逻辑,对我来说比通常的哥特风格的戏剧情节更现实。 《权力的 游戏 》的第八季上演了三场连续的斗争。首先,是人类与其非人类的“他者”(夜王领导的,来自北境的异鬼军队)之间的斗争;其次,是人类的两大团体(邪恶的狮子家和龙妈与狼家领导的联军)之间的斗争;最后,是龙妈与狼家之间的内部冲突。 这就是为什么在第八季中,战斗遵循了一条从外部对立、到内部分裂的逻辑路径:非人的夜王军队被打败了,兰尼斯特家族被打败了,君临城也被毁了:最后,是斯塔克家族和龙妈之间——说到底,也是忠诚地保护他们的臣民不受坏僭主支配的,传统的“好”贵族(斯塔克家族),和作为新型的强力领袖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代表弱势群体行动的进步的波拿巴主义者龙妈之间——的冲突。 因此,在最终的冲突中,重点在于:对僭主的反抗,应该以为同一种等级秩序的原来的更友善的版本的回归而斗争为限呢,还是说,它应该进而追寻一种新的、人民需要的秩序? 《权利的 游戏 》的大结局结合了对激进变革的拒绝,和一个也在瓦格纳那里运作的古老的反女性主义母题。对瓦格纳来说,没有什么,比一个在权欲驱使下干涉政治生活的女人更令人恶心的了。与男人的抱负相比,女人想要权力,为的是促进她自己的狭隘的家庭利益,或者,甚至更糟地,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任性,因为在瓦格纳看来,女人是不能感知到国家政治的普世维度的。 同样的女性特质,在家庭生活的封闭圈子中,是保护性的爱的力量;但在公共和国家事务的层面上,它就变成下流的疯狂了。想想《权力的 游戏 》的对话中最low的那个点吧!龙妈告诉囧恩,如果他不能把她当作一位女王来爱的话,那么,恐惧就会压倒一切——多么令人尴尬的、庸俗的母题:一个在性方面得不到满足的女人,就会突然陷入毁灭性的愤怒。 但是——让我们来尝尝我们的酸苹果——龙妈突然凶性大发,决意屠杀平民又如何呢?我们能不能用“这是通往普世自由的必要的一步”来为她对君临城数千平民的残忍杀戮正名呢?在这点上,我们应该记住,剧本是两个男人写的。 作为疯女王的龙妈,严格来说,是男人的奇想,所以,批评者在指出她变疯在心理上站不住脚的时候,是对的。龙妈驱策巨龙从空中喷吐龙炎灼烧房屋和平民以表达她的狂怒这番景象本身就表达了父权的意识形态,及其对一个强大的政治的女人的恐惧。 《权力的 游戏 》中的女领袖的命运,也都符合这些坐标。就算好龙妈战胜并毁灭了坏瑟曦,权力也让她腐化了。二丫(她通过只身杀死夜王而拯救了他们)也失踪了,乘船驶向西方的西方(就像是去殖民美洲一样)。 唯一还在的(作为北境独立王国之女王的)是三傻,她属于今天的资本主义喜爱的那种女人:她结合了女人的柔弱、和对恰到好处的阴谋的理解,并因此而完全适应新的权力关系。这种对女人的边缘化,是《权利的 游戏 》大结局传达的一般自由派-保守派教训的一个关键时刻:革命一定会出错,革命要么带来新的僭主,要么,就像囧恩对龙妈说的那样: “ “追随你的人知道你化一些不可能为可能。也许这促使他们相信,你也可以化其他不可能为可能:建造一个与他们一直知道的那个垃圾世界不一样的世界。但如果你用龙来融化城堡焚毁城市的话,那你也没什么不同。” ” 结果,囧恩出于爱(为拯救这个被诅咒的女人不为她自己所害,就像那个古老的男性-沙文主义公式说的那样)而杀死了这部电视剧中唯一一个真正为某种新的东西、为一个结束各种古老的不义的新世界而斗争的 社会 行动者。 所以,正义获胜了——但是何种正义?新王是布兰:一个瘸了的,全知的,无欲无求的人——这令人想起那个乏味的智慧:最好的统治者是不想要权力的人。在新精英的一员提议以一种更加民主的方式来选择国王的时候,这个提议引发的轻蔑的笑声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并且,你也一定会注意到这点:到头来,忠于龙妈的人更加多样化——她的军事指挥官就是黑人——而新的统治者呢,显然都是白种的北欧人。想为每个人(无论其 社会 地位和肤色)争取更多自由的激进的女王被消灭了,一切又都恢复了正常。 END 本文译自Slavoj Zizek, “Game of Thrones tapped into fears of revolution and political women—and left us no better off than before”, 原载Independent, https://www.independent.co.uk/voices/game-thrones-season-8-finale-bran-Daenerys-Cersei-Jon-snow-Zizek-revolution-a8923371.html。 译者王立秋,感谢海螺社区授权发布。图片均来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本公号立场。

齐泽克是否在娱乐化哲学?

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1949.3.21~),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社会和哲学高级研究员,拉康传统最重要的继承人,他长期致力于沟通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熔于一炉,形成了极为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立场,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耀眼的国际学术明星之一,被一些学者称为黑格尔式的思想家。现任教于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担任伯贝克学院人文研究所所长。他任教于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也曾是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许多知名高等院校的访问教授、活跃于各种哲学、精神分析和文化批评国际学术讨论会,所到之处儿乎都引起广泛的注意。詹姆逊说他“发出了一种不平常的声音,我们将在今后数年内反复聆听”。伊格尔顿评价他是欧洲近十年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能把齐泽克的话当真吗?正如《纽约客》上发表的一篇关于齐泽克的文章所写的:“我们未必总要过分认真地看待他的观点,因为这会导致范畴谬误(category

mistake)。”

如果说德里达的魅力源于他那令人陶醉的艰深理论,福柯的魅力源于他在性问题上的执着,那么齐泽克的魅力则源于他尽人皆知的荒诞不经。不过,与其他学术明星们所不同的是,齐泽克没有一个门徒,也不存在什么齐泽克学派。齐泽克著作的特色之一就是,他甚至把自己的批判方法应用于自己批判研究的结果。齐泽克的好友,芝加哥大学的埃里克·桑特纳说:“他摆出的一个基本姿势就是:先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展示一个文本,之后做出你期待已久的解读,再后他会说,‘我倾向于认为,结论与此截然相反。’”

如何理解齐泽克对大他者(big Other)和小他者(little Other)的区分?

理解如下:

小他者指的是想象界(the Imaginary)的他者,所规定的是我们自身内部的相异性(otherness)。

想象界是拉康三界理论的其中之一,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经改造发展后称之为“镜像阶段”的产物,但“想象”这个词汇在此是名词,并非动词,指的是类似孩童藉由影像在脑中拼凑出一个完整个体的经验。

在镜像阶段时,孩童发现自己与镜中影像同步,因此产生了一个认知:认为镜中的影像与自己是相同的。

这个认知其实并非完全正确,因为是靠镜中影像才知道自己的样子,所以就拉康的观点来说,镜中的影像不是自己,而单纯只是镜中的影像,是一个“他者”,这就是小他者。

而大他者则是代表了个体所经验的象征界(the Symbolic),拉康精神分析的一个核心论点就是:个体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在人“际”之间直接地形成,你和我之间,总是有一个“第三者”(即大他者)。研究大他者,就是研究人和人之间是以怎样的方式聚在一起的,怎样去形成一个“世界”。

拉康把形塑主体自我的他者(大他者)称为“象征秩序”(the symbolic order)。人的外在世界,举凡生活中可触及的所有东西、谈到的所有话题,都包含在象征秩序当中。他认为此秩序涵括社会规范、法律、血缘关系等等,可称之为生活中的“架构”。

斯拉沃热·齐泽克(斯洛文尼亚语原名:Slavoj Žižek,公元1949年3月21日—),斯洛文尼亚作家、学者,出生于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

卢布尔雅那大学社会和哲学高级研究员,拉康传统最重要的继承人,他长期致力于沟通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熔于一炉。

形成了极为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立场,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耀眼的国际学术明星之一,被一些学者称为黑格尔式的思想家。现任教于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担任伯贝克学院人文研究所所长。

齐泽克是美国著名《新左派》杂志力捧的政治哲学家,能说六种语言,著作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涉猎的主题无所不包,享有国际声誉,誉满天下的精神分析大师。立志以精神分析为利器,揭露资本主义是以何种方式左右公众的想象力的。

不读他的著作,不仅无法理解拉康学说,也无法把握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他的表述方式是杂耍演员般的大话连篇,独树一帜的反直觉大师。

他将拉康的理论深化和发展,并使之驰骋于各个领域。齐泽克的学术风格是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融于一炉,从而开倡一种全新的哲学领域。齐泽克在欧美学界取得了巨大成功,他风靡于哲学界、文学界,并对社会学和政治学产生影响。

齐泽克正奔波于欧美两地,接受采访、出席会议、发表演说、举行讲座,他还继承了左派的介入传统,曾竞选过斯洛文尼亚总统。

在西方,齐泽克取得的巨大声誉完全可以同爱德华·萨义德、以赛亚·伯林、朱莉亚·克里斯蒂瓦等相提并论。

詹姆逊说齐泽克“发出了一种不平常的声音,我们将在今后数年内反复聆听”;伊格尔顿评价他是“欧洲近十多年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美国评论家丽贝卡·米德的发表在《纽约客》上的文章,把齐泽克称作一个“从天而降的第欧根尼”。

斯拉夫·齐泽克最深刻的思想是什么?

最深刻的思想:把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和宏观社会及意识形态分析结合起来,运用黑格尔康德的思想重释精神分析学,以及对大量的通俗文化分析的独特视角。

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的世界观体系。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居于整个近代哲学的高峰。在黑格尔哲学中,表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

介绍

斯拉沃热·齐泽克(斯洛文尼亚语原名:Slavoj Žižek,公元1949年3月21日—),斯洛文尼亚作家、学者,出生于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

卢布尔雅那大学社会和哲学高级研究员,拉康传统最重要的继承人,他长期致力于沟通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熔于一炉,形成了极为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立场,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耀眼的国际学术明星之一。

声明:该文章由赛事号作者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搜索

推荐阅读

  • 奥运冠军杨倩(奥运冠军杨倩塌房)

    奥运冠军杨倩个人简介是什么1、杨倩,2000年7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中国女子射击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中国国家射击队成员。2、2019年8月12日,杨倩以251.5环的成绩获得中
    2023-02-17 18:52:22
  • 指宿洋史(指宿洋史)

    指宿洋史的介绍指宿洋史(1991年的2月27日—),日本足球运动员,是日本最出色的年轻前锋。指宿洋史出道于J联赛球队柏雷素尔足球俱乐部。指宿洋史身高达到了1.97米,是继国奥队高中锋平山相太后日本足坛
    2023-02-17 15:40:06
  • 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英语)

    奈史密斯名人堂是什么东西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Naismith Memorial Basketball Hall of Fame)又称NBA篮球名人堂,以篮球创始人奈史密斯博士的名字命名,于1959年在
    2023-02-17 14:54:05
  • 足总杯半决赛(足总杯半决赛直播切尔西VS曼城)

    英格兰足总杯半决赛是单回合还是两回合英格兰足总杯半决赛是单回合赛制,这是根据英格兰足总杯赛制规定的。 英格兰足总杯(FA Cup)简称足总杯,是由英格兰足球协会命名并主办的一项男子淘汰制足球杯赛。 英
    2023-02-17 14:50:05
  • 女篮世界杯2022赛程表(女篮世界杯2022赛程表张茹)

    女篮联赛2022赛程表女篮联赛2022赛程表如下:小组赛:2022年9月22日-9月23日。淘汰赛:2022年9月29日-10月1日。1/4决赛:2022年9月29日。半决赛:2022年9月30日。季
    2023-02-17 14:46:04
  • 查看更多>>